全国爱牙日口腔健康科普直播举办 助力全民护齿
9月20日,我们迎来了第37个”全国爱牙日”。在这一天,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携手中国家庭报社共同推出了”健康口腔 科普先行”2025年度主题直播活动。据了解,本次活动创新采用”政策解读+案例分享+互动答疑”三位一体的形式,通过多个平台同步向公众传播专业口腔健康知识。
基层口腔健康建设亟待加强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文化与基层健康中心副主任刘健在活动致辞中指出,基层健康是全民健康的重要基础。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有5亿乡村居民和2.64亿60岁以上老年人群是口腔疾病的高发群体,然而基层地区仍面临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健康认知存在误区等挑战。他强调,需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新型工作格局,通过多元化科普方式全面提升公众口腔健康素养。
聚焦”一老一小”口腔健康
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理事长李铁军介绍,基金会重点关注”一老一小”两大群体,通过”山中雏菊 筑梦同行”儿童口腔健康项目和”千家万户 银龄健齿行动”等实践案例,积极推进科普资源向城乡延伸。他特别指出,健康科普是连接政策与民心的关键纽带,呼吁社会各界共同构建”防—治—管”一体化服务网络,实现口腔健康全民共享的目标。
优秀科普作品展现创新成果
活动现场发布的2025年度公益科普作品征集成果显示,全国27个省份共提交392部作品,经过严格评审,最终选出120部典型案例。其中,佛山市口腔医院的微电影《勇敢面对,一起把幸福找回来》以家庭情感为主线,有效转变”牙痛不是病”的传统观念;上海市口腔医院的动画片《再见吧细菌怪!》创新地将口腔比作”牙齿小镇”,通过童趣盎然的叙事方式提升儿童护牙意识。
专家解答口腔健康热点问题
在专家答疑环节,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牙体牙髓科医疗副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王祖华,以及北京大学医院口腔中心副主任医师尹静波针对网友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专业解答:电动牙刷清洁效果优于手动牙刷,但需要配合正确的巴氏刷牙法;孕期激素变化可能引发牙龈炎,但”掉牙”并非必然结果,建议在备孕期间完成全面口腔检查;儿童乳牙龋坏需要及时治疗,否则会影响恒牙正常发育。专家特别提醒,早晚刷牙、使用牙线、定期洗牙是口腔护理的”黄金三步曲”,建议每天刷牙两次,采用45度角震颤刷牙法。
持续推进口腔健康普及工作
据悉,本次直播作为”健康口腔万里行”系列活动的关键环节,通过权威专家发声与创新传播方式,有力推动口腔健康知识从”云端”深入基层。主办方表示,未来将继续整合各方资源,构建全民参与的口腔健康促进体系,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