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会遗传吗
《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4》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群体中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超过5%,而在85岁以上高龄人群中这一比例更是攀升至30%。面对家中长辈罹患此症,不少子女在痛心之余更担忧自身未来的患病风险。究竟这种疾病是否存在遗传可能性?
遗传基因的两大类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认知障碍性疾病科主任张巍指出:”临床研究证实,5%-10%的阿尔茨海默病病例会通过基因遗传给后代。”目前医学界已明确识别出致病基因与风险基因两大类别。其中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早老素1(PS1)和早老素2(PS2)属于致病基因,携带这些基因的个体患病概率超过95%,且发病年龄明显提前,多在四五十岁甚至更早显现,这类基因遗传给下一代的可能性极高。
风险基因的影响机制
相较于致病基因,载脂蛋白Eε4(如APOEε4基因)属于风险基因范畴。这类基因虽不会直接导致疾病,但会显著提升患病风险。值得注意的是,风险基因遗传给后代的概率相对较低。
科学应对遗传风险
张巍建议:”若父母一方或双方确诊,应优先安排其进行专业基因检测。若未检测出致病基因或风险基因,子女便无需过度焦虑。”对于确认由致病基因引发的遗传性病例,其子女可通过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脑脊液检测等先进手段进行早期筛查,争取在疾病初期就采取抗体药物介入,有效清除脑内β-淀粉样蛋白,延缓病情发展。
全生命周期预防策略
除了早期诊断与治疗,预防工作更需贯穿始终。”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不应等到老年阶段才开始”张巍强调,”从青少年时期就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积极的求知欲,锻炼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持续为大脑储备认知资源,这样才能有效抵御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