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节气来临,中医专家教你应对秋燥
9月下旬进入秋分时节,此时气候特征表现为”燥气盛行,温燥耗津”。秋燥是常见的生理性干燥现象,部分人群会出现皮肤干燥瘙痒、口鼻咽喉干涩、喉部不适咳嗽等表现;而另一些被炎热天气压抑数月的食欲,开始以”贴秋膘”为由大快朵颐,从而诱发相关健康问题。湖南省中医院专家提示,应对秋季干燥需在饮食调理、作息安排、体育锻炼及心理调节等多个层面建立系统性防护方案。
皮肤干燥瘙痒?保湿滋润是关键
家住开福区的刘奶奶平日清洁频繁,夏季每日洗浴多次,秋冬季也保持每日沐浴习惯。令人意外的是,近期她的皮肤问题加剧,不得不前往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求诊。该院皮肤科专家接诊后,通过详细检查确诊为湿疹病症。立秋后”秋老虎”持续发威,该科室已接诊百余例”秋燥综合征”患者,多数表现为皮肤干燥瘙痒及口鼻干燥等问题。
秋季皮肤干燥的成因与对策
专家分析指出,秋季皮肤干燥通常由气候因素、护理不当、清洁过度,以及特应性皮炎、鱼鳞病等疾病因素引起,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进行针对性处理。
环境调节与外部防护
秋季空气湿度下降,皮肤水分蒸发加速,皮脂分泌减少,导致肌肤干燥。此时可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40%~60%的湿度,外出时佩戴防护用品减少皮肤暴露,有效缓解干燥症状。
科学护肤方法
不当的皮肤护理是秋季皮肤病高发的重要因素,使用不合适的护肤品或疏于保湿都会影响皮肤锁水功能。此时应更换滋润型护肤品,选用含甘油、透明质酸等保湿成分的面霜和身体乳,及时为肌肤补充水分。
合理清洁要点
过度使用强力清洁产品或高温热水沐浴会破坏皮肤屏障,导致水分流失,引发皮肤干痒。建议适当减少洗浴次数,控制水温在37℃左右,选择温和弱酸性洗护产品,避免过度清洁。
特殊皮肤问题的处理
对于特应性皮炎导致的皮肤屏障受损,常伴有剧烈瘙痒、红斑、脱屑等症状,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以抗炎止痒。鱼鳞病引发的皮肤角质代谢异常,易导致皮肤粗糙干裂,也需遵医嘱进行治疗。
日常预防与护理要点
在预防和护理方面,应加强皮肤保湿,沐浴后及时涂抹护肤乳液,可选用凡士林等温和保湿产品。避免过度搔抓和刺激,饮食上避开易致敏、辛辣及刺激性食物,如海鲜、咖啡、酒类等。如需使用激素类药物务必遵医嘱,同时保持适度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
咽喉不适?这些食材助你润喉利咽
“医生,最近我经常咽喉干痒,出现刺激性呛咳,似乎不是感冒引起的,这是什么原因?”有患者咨询道。该院耳鼻喉科专家表示,立秋后因咽喉不适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多。这个季节气候干燥,是咽喉疾病的高发期。
咽喉问题的常见诱因
咽喉类疾病的发病率几乎达到半数。咽炎、感冒、过敏、缺水等因素都可能引发咽部不适,其中以季节性感冒和急慢性咽炎最为典型。
季节性因素影响
季节性感冒由秋季干燥和夏季余热共同诱发。昼夜温差增大,干冷空气刺激咽喉时,易使咽部黏膜受到细菌病毒侵袭而引发炎症。咽喉炎作为咽部非特异性炎症,可单独存在或合并其他炎症,也可作为某些疾病的前驱表现。
咽喉炎的潜在风险
咽喉炎若放任不管、反复发作,可能转为慢性。咽喉部感染向上蔓延可波及耳鼻,导致急性鼻炎、鼻窦炎;向下发展可侵犯喉、气管等下呼吸道,引起急性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及肺炎。若致病菌及毒素侵入血液循环,可能引发急性肾炎、脓毒血症、风湿病等全身性并发症,危害极大。
咽喉保健要点
专家建议日常保证充足饮水,维持体内水平衡,有效滋润声带。戒烟限酒,避免刺激咽喉并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饮食调理建议
保持饮食清淡,减少辛辣、油炸及刺激性食物摄入,如羊肉、火锅、花椒等,防止咽部黏膜持续充血。避免过硬、过干食物对嗓子造成机械性损伤。秋季可多食用应季蔬果,如雪梨、大枣、山楂、板栗等,起到润喉利咽、补益脾肾、开胃消食的功效。平时可炖服百合雪梨汤、山药排骨汤、贝母鸡汤等药膳,增强抵抗力、化痰利咽。
秋季进补?滋阴润燥比贴膘更重要
“立秋后的养生重点,滋阴润燥比盲目’贴秋膘’更为重要。”该院消化内科专家强调,秋季进补需先辨识体质,并非人人都需要进补。现代饮食中脂肪、蛋白质摄入通常已足够,无需刻意增加。
中医养生原理
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中医养生原则,秋季适宜通过适度进补来修复和调和脏腑功能。经过夏季高温高湿天气,人体受暑湿邪气侵袭,”脾喜燥恶湿”,湿气过盛会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导致脾气亏虚、体力下降。入秋后,胃肠道消化功能仍相对薄弱,若盲目进补不仅达不到保健效果,还可能因饮食不当损害健康。
特殊人群进补注意事项
根据最新膳食指南数据,我国超半数成年人存在超重或肥胖问题,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因此”贴秋膘”需因人而异,部分人群尤需谨慎。
慢性病患者
肥胖与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若盲目”贴秋膘”,会导致热量摄入骤增,加重原有病情。日常饮食应以清淡为主,优先选择易消化、低热量、低胆固醇且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避免刻意增加食量。
老年与儿童群体
老年人消化功能逐渐衰退,儿童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二者消化能力相对较弱,若短期内大量摄入肉类,易引发消化不良、积食等问题。秋季进补前可适当食用具有消食、健脾功效的食物,为后续进补做好准备。
脾胃虚弱者
本身消化功能较弱的人群,过量食用肉类会加重胃肠负担,导致胃肠功能失调。这类人群进补要循序渐进,避免暴饮暴食。
科学进补原则
专家最后强调,”顿顿有肉、天天喝汤”是对”贴秋膘”的错误理解。科学进补应遵循”精准、适量、均衡”的原则,保持饮食多样化,注重荤素搭配,确保营养均衡,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补充,这才是明智之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