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招助你摆脱“节后综合征”困扰
国庆中秋长假临近尾声,不少朋友开始出现精神萎靡、情绪低落,并伴随失眠、胃口不佳等身体不适。专家指出,这很可能是“节后综合征”在作祟,建议通过调整作息、改善饮食、适当运动等方式重拾良好状态。
认识节后综合征的实质表现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内科心身门诊张侃教授解释道,“节后综合征”并非严格的临床诊断,而是指人们在长假结束后,从休闲状态回归正常工作生活时出现的短期适应障碍。其主要表现为:
情绪层面
精神不振,对工作产生厌倦、恐惧、焦虑情绪,甚至出现无缘由的烦躁和抑郁;
生理层面
失眠多梦、早醒、疲倦乏力、头痛头晕、食欲减退及肠胃不适等症状;
认知层面
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思维迟缓,工作效率明显下降。
探究症状背后的成因
张侃教授进一步分析,节后综合征的诱因涉及生理、心理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假期中,人们往往打乱正常作息,熬夜、晚起成为常态,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影响身心恢复。饮食方面也常失去节制,暴饮暴食、过多摄入油腻辛辣食物,加重肠胃负担,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引发消化系统问题。这些生活规律的改变扰乱了人体生物钟,造成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从而诱发节后综合征。
此外,假期结束后重新投入紧张的工作学习,部分人难以快速适应,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这种心理压力的变化会引起体内激素水平波动,也是导致节后综合征的重要原因。
专家支招:四步调整方案
针对如何预防和缓解节后综合征,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内科心身门诊程金湘医师提出以下建议:
1. 循序渐进调整作息
清晨及时拉开窗帘,进行户外活动和光照,逐步调整就寝时间,帮助生物钟平稳过渡;
2. 优化日常饮食结构
多摄入高纤维食物和易消化蛋白质,增加绿叶蔬菜、燕麦、鱼类等食材,保证充足水分摄入,减轻身体代谢负担;
3. 选择适宜运动方式
通过快走、慢跑或瑜伽等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改善睡眠质量,提升身体适应能力;
4. 合理分解工作任务
将工作内容划分为若干小目标,每完成一个阶段任务都会增强信心,有效缓解焦虑情绪。
正确面对节后不适
程金湘医师特别提醒,对待节后综合征应采取理解而非对抗的态度。虽然这些症状通常在一到两周内自行缓解,但需注意与临床上的焦虑症或抑郁症进行区分。如果相关症状持续半个月以上,且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帮助,进行科学评估和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