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O发布全球首例供者来源CAR-T疗法治疗T细胞肿瘤I期临床试验结果

2023年7月29日,一项关于供者来源CD7 CAR-T细胞治疗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突破性 ... 阅读更多
info@yuancu.net

2023年7月29日,一项关于供者来源CD7 CAR-T细胞治疗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突破性研究成果正式发表于国际顶级肿瘤学期刊《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JCO)。这项题为《Donor-Derived CD7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 for T-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First-in-Human, Phase I Trial》的研究由高博医学(血液病)北京研究中心北京博仁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与上海雅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

该研究由潘静、谭悦、王国玲担任共同第一作者,潘静、张鸿声、冯晓明担任共同通讯作者。这项创新性研究为难治复发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R/R T-ALL)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靶向性细胞治疗方案,为这一难治性血液肿瘤患者群体带来了新的生存希望。

作为肿瘤学领域的权威期刊,JCO最新影响因子高达44.544。这项研究成果能够在如此高水平的国际期刊上发表,充分体现了其在CAR-T细胞治疗领域的重要创新价值。那么,这项研究的具体突破点何在?潘静主任对此进行了专业解析。

在访谈中,潘静主任以她一贯的直接爽朗风格,充满自豪地总结了本研究的三大核心创新点。

突破一:全球首次完整报道供者CD7 CAR-T治疗T-ALL的I期临床试验数据

研究团队完整报道了供者来源CD7 CAR-T细胞治疗T-ALL的I期临床试验数据。研究结果显示,对于R/R T-ALL患者,采用供者来源的CD7 CAR-T疗法可获得高达90%的完全缓解率(CR),同时整体安全性可控。

潘静主任强调,这一优异疗效首先得益于张鸿声教授团队研发的Intrablock®专利技术。该技术成功克服了针对T细胞靶点的CAR-T细胞自杀这一世界性难题,使CD7 CAR-T细胞能够有效制备,并在回输后能够在患者体内长期持续地清除肿瘤细胞。这一重大技术突破是本次临床试验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

突破二:完全采用供者来源CD7 CAR-T细胞进行治疗

潘静主任指出:”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彻底摆脱了应用自体T细胞治疗T-ALL的限制,全部采用供者来源的T细胞。这一临床治疗方案完全由团队原创设计。”

之所以采用这一创新设计,是因为T-ALL患者往往面临肿瘤负荷高的问题,而高瘤负荷会抑制正常T细胞增殖,从患者体内分离正常T细胞容易受到肿瘤细胞污染,导致无法采集到足够数量的健康T细胞。这些因素严重限制了CAR-T细胞在T-ALL治疗中的应用。采用供体来源的CD7 CAR-T细胞治疗则有望覆盖大多数T系血液肿瘤患者,这一创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潘静主任认为,使用供体来源的T细胞可以显著扩大适用人群——只要有符合半相合条件的供者即可制备CAR-T细胞。因此,这种治疗方式可以广泛应用于曾经接受过造血干细胞移植或符合移植标准并有可行供体来源的T-ALL患者,使绝大多数T-ALL患者都能从这一创新治疗方案中获益。

突破三:深入探索CD7 CAR-T治疗后患者免疫缺陷的发生情况

“从临床实践出发,我们不希望仅仅停留在给患者输完CAR-T细胞后获得缓解这一阶段,还需要关心患者的长期预后。”潘静主任强调,”如果CAR-T治疗后患者体内表达CD7的正常T细胞被清除后发生免疫缺陷,如同艾滋病患者一样面临严重感染风险,那么这项工作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在这项研究中,团队系统探索了CD7 CAR-T治疗后患者的免疫缺陷情况,为临床实践及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

研究发现,CD7阳性的正常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在输注后15天内迅速耗尽。与此同时,所有患者中CD7阴性的T细胞显著增加,而这些CD7阴性的细胞仍然具有一定的免疫功能。这提示,CD7阴性的T细胞可能具有缓解免疫缺陷的作用。团队已经展开进一步研究,以深入探索CD7阴性T细胞的相关功能和作用机制。

该项研究成果已在2021年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和欧洲血液学学会(EHA)年会上被选为大会口头报告,与全球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充分展示了中国在CAR-T细胞治疗领域的强大实力。

团队协作与患者信任是成功的关键

潘静主任特别强调,这项研究的成功离不开高效的团队协作。在临床试验开展过程中,她首先代表团队感谢了所有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以及参与这项研究的所有医生、护士、细胞制备和诊断团队等工作人员。

对于其他团队成员的贡献,潘静主任也一一表示感谢,包括:

MD安德森癌症中心袁鹰教授、中国药科大学言方荣教授、北京大学武阳丰教授、高博临床研究中心侯杰博士、田正隆先生、陈猛先生,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单广良教授和韩伟教授在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方面提供的专业指导。

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医学与健康学院Samuel Seery教授和Mayo Clinic陈东教授对文章撰写的宝贵建议。

高博医学(血液病)北京研究中心造血干细胞移植科吴彤主任、李智慧主任和宋艳智主任开展的CAR-T细胞治疗后患者管理工作。

高博医学(血液病)北京研究中心北京博仁医院夏霞宇协助进行的TCR测序工作。

结语:医产研一体化的重要里程碑

多团队的联合攻关,成就了高博医疗集团CAR-T相关研究首次登顶肿瘤领域顶级期刊JCO的重要里程碑,这也是高博医疗集团专注于打造”医产研”一体化医疗服务和科技创新平台的重要成果之一。

高博医疗集团成立4年来,包括潘静主任团队在内的临床研究团队在血液病领域已取得多项重大突破,共发表国际高水平期刊论文18篇,总SCI分值超过200,近百次在国际学术舞台汇报团队研究成果,相关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内外同道的广泛关注。

但这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未来,高博医疗集团将继续秉承”患者需求至上”的初心,携手行业多方参与者,共同构建医疗服务及科技创新新生态,为更多血液肿瘤患者带来希望。

专家简介

潘静,M.D./Ph.D.,副主任医师,高博医学(血液病)北京研究中心北京博仁医院儿童血液病专家,儿童免疫治疗组负责人。

现任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医药生物技术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目前负责管理34张床位的儿童血液病区。从事儿童血液科临床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及科研经验,特别是在儿童白血病CAR-T细胞免疫治疗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性研究。致力于CAR-T的分层治疗,优化CAR-T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处理,建立CAR-T治疗后的疗效监控体系。

自2015年起开始从事CAR-T细胞临床试验,目前每年进行CAR-T治疗难治复发B系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200多例,疗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相关的CD19 CAR-T临床研究、CD22 CAR-T临床研究、CD19-22序贯CAR-T研究等成果,较早发表在国际血液病权威杂志Blood和Leukemia,其中CD22 CAR-T临床研究、CD19-22序贯CAR-T研究两项研究被《ESI》高被引论文收录。

2020年开始从事T-ALL相关的CAR-T研究,研究成果多次在ASCO、ASH、EHA、JSH等国际顶级学术会议进行汇报。

*声明:本内容仅代表文章来源方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不构成实际治疗建议。

如何让孩子刷牙更彻底?

全国爱牙日:科学护牙从正确刷牙开始 9月22日是 ...
info@yuancu.net

为何越来越多人选择两轮出行?

两轮出行为何越来越受青睐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加快, ...
info@yuancu.net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