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需警惕心血管健康风险
正值深秋季节,昼夜温差显著增大,突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随之攀升。医学专家特别提醒,如果在活动过程中出现胸闷、胸痛、心悸、下肢浮肿,以及不明原因的乏力、呼吸困难,或是口角歪斜、言语不清等异常症状,且持续不见缓解,务必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心血管疾病的种类与诱因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王竟靖指出,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心源性脑梗塞、心力衰竭等都属于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类型。随着气温逐渐下降,人体血管遇冷容易收缩痉挛,造成血压上升,加重心脏负荷。此外,饮水不足、盲目”贴秋膘”以及情绪剧烈波动等因素,都可能成为心血管疾病的诱因。
高危人群的防护措施
对于已确诊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及存在相关风险因素的人群,需要加强日常防护。医生建议根据气温变化及时调整衣物,恶劣天气尽量减少外出,特别注意头部、颈部、腹部和脚部等关键部位的保暖。饮食方面要保持均衡,坚持低盐、低油、低糖的健康饮食习惯。运动方面可选择散步、太极拳等适度锻炼,若室外温度过低,建议转为室内运动。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采取少量多次的饮水方式,并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
定期监测与规范用药
王竟靖医师强调,如果既往存在血糖、血压、血脂异常情况,需要定期监测这些指标,一旦出现明显波动要及时就医,切不可自行调整用药方案。冠心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形成,配合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控制血脂;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需由专科医生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采取针对性治疗以改善心脏功能,提高预后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