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药店转型“健康客厅”迎来新机遇
近期,多家零售药店上市公司陆续发布中期财报,部分企业营收与利润双双下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连锁药店通过打造社区“健康客厅”实现了经营模式的华丽升级。根据最新市场调研数据,今年上半年消费者对药店服务的满意度高达82%,较三年前大幅提升了27个百分点。
药店行业迎来时代变革
零售药店呈现出的不同发展态势,深刻反映了我国药店行业正在经历的重大转型。
回顾过去十五年,我国连锁药店实现了跨越式成长。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药店总数38.14万家,市场规模达1531亿元。而到2024年底,全国药店数量已突破68万家,平均每万人拥有4.6家药店。
多重因素推动行业转型
近年来,零售药店面临经营压力主要源于多方面因素。政策层面,药品集采导致药企利润下降,谈判药品“双通道”零差率销售以及药店比价机制,都大幅压缩了零售药店的盈利空间。市场层面,随着门诊慢特病和门诊统筹覆盖范围持续扩大,零售药店客源明显减少。消费方式上,年轻人青睐网上下单、快递送药,中老年群体也逐渐接受“在线问诊+医保支付”的便捷服务,传统药店的便利优势正在减弱。
创新服务满足多元需求
面对新形势,传统零售药店意识到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这种转型不仅需要自我革新的决心,更需要专业能力的提升、服务范围的拓展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2024年权威市场调研显示,63%的消费者到药店不仅为了购药,更希望获得专业健康咨询;78%的慢性病患者需要“用药提醒+膳食指导+定期回访”的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年轻妈妈关注“儿童营养补充剂选择”,中年群体咨询“熬夜护肝茶配方”,老年顾客则想了解“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这表明民众需求已从“治疗疾病”转向“预防疾病”,从“购买药品”转为“购买服务”,消费者的新期待正催生新的大健康产业浪潮。
打造社区健康服务新标杆
作为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零售药店在健康促进和营养保健领域扮演着关键角色,既是守护公众健康的重要屏障,也承担着帮助民众管理常见小病、提升社会健康水平的重要职责。在基层卫生服务尚难完全满足健康科普需求的现状下,建设社区“健康客厅”正成为零售药店发展的新契机。零售药店正在重新定位其“社区角色”——从单纯的药品“供应商”转变为居民健康的“合作伙伴”。
政策引领创新发展
近期,重庆、广东等地药监部门相继出台政策,引导零售药店提供合理用药、健康监测、康复咨询和慢病管理等专业服务,打造“药事服务示范店”。多家大型连锁药店也开始探索多元化经营模式,有的引入美妆、个护、母婴、功能性食品和潮流玩具等健康生活品类,转型为“药店+生活服务”综合体;有的设立“常见病管理专区”,为患者提供疾病知识科普、用药指导等“一站式”健康管理服务。在武汉,某家药店将药师咨询台改造为“健康小剧场”,药师通过直播讲解季节养生知识,并推荐相关药品和保健品,将药师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商业价值,有效提升了门店销售额。
展望未来发展前景
长远来看,面对人口老龄化加剧和慢性病高发等挑战,零售药店作为社区健康守护的前沿阵地,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通过推动常见小病的科学管理,有效提升个人、家庭和社区的健康管理能力,助力降低医疗成本和社会负担,促进健康消费和经济增长,零售药店完全有能力承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成功转型为“健康客厅”,为居民健康和行业发展开创更加广阔的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