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对抗过敏真的有效吗?

天气转凉过敏高发,益生菌真的能抗过敏吗? 随着气温逐渐下降,季节性过敏问题开始集中爆发,不少过敏体质人群纷纷出 ... 阅读更多
info@yuancu.net

天气转凉过敏高发,益生菌真的能抗过敏吗?

随着气温逐渐下降,季节性过敏问题开始集中爆发,不少过敏体质人群纷纷出现眼部红肿、频繁打喷嚏、皮肤瘙痒等不适症状。与此同时,网络上关于”益生菌能够抵抗过敏”的说法广泛传播,各大电商平台上主打”调节免疫力”和”改善过敏体质”的抗过敏益生菌产品销量持续走高。这类产品价格区间跨度较大,从几十元到几百元都有,部分商家甚至打出”7天改善鼻部过敏”、”3天调节肠道功能”等宣传口号。

专家观点:缺乏充分医学证据支持

那么,益生菌是否真的具备抗过敏功效?它能否替代规范的药物治疗?针对这些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科技日报记者专门采访了多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

过敏反应机制解析

陆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副教授胡启文首先解释了过敏反应的发生原理:”在判断益生菌能否抗过敏之前,我们需要明确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季节性过敏实际上是一种复杂的免疫系统功能紊乱疾病,受到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个体免疫状态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当处于致敏状态的机体再次接触到相同过敏原时,免疫系统会释放组胺、细胞因子等炎症介质。这些炎症介质与鼻腔、眼部、皮肤等部位的效应细胞和组织器官相互作用,最终引发流鼻涕、眼睛红肿、皮肤瘙痒等典型过敏症状。”

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抗过敏药物,其核心作用机理就是通过药物中含有的抗组胺成分抢先与细胞的组胺受体结合,从而有效阻止过敏症状的出现。

益生菌作用机制探讨

那么,益生菌是否能够通过类似或其他途径发挥抗过敏作用?

胡启文副教授分析认为,从理论层面来看,某些特定种类的益生菌菌株或许能够通过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功能、改善肠道屏障功能等途径,间接发挥一定的抗过敏作用。”肠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肠道菌群平衡与免疫系统正常运作密切相关,这也是益生菌可能与过敏反应产生关联的核心逻辑所在。”他补充道。

然而,从实际研究情况来看,益生菌抗过敏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且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支持。陆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王莉指出,近年来虽然针对益生菌与过敏关系的研究数量不断增加,但由于益生菌种类繁多、过敏性疾病类型复杂、个体差异显著等因素,相关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王莉教授举例说明:”有研究显示某些益生菌能够降低过敏性鼻炎患者打喷嚏的频率,但同时也有多项对照试验表明益生菌对过敏症状的缓解作用微乎其微。即使确实存在一定效果,也需要长期坚持服用才能显现,远非商家宣传的’3天见效’、’7天改善’那么迅速。”

更为关键的是,目前尚无明确的研究结论能够证实”肠道菌群平衡”与”抑制过敏反应”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肠道菌群或许能够影响免疫状态,但这种影响能否精准作用于过敏环节,仍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来验证。”胡启文副教授强调。

市售产品功效缺乏依据

在各大电商平台上,大多数”抗过敏益生菌”产品都会在详情页面标注所含的菌株种类,如鼠李糖乳杆菌F-1、副干酪乳杆菌LP-33、罗伊氏乳杆菌GL-104等,部分产品甚至宣称含有25种超广谱菌株,以此证明产品的”专业性”和”有效性”。那么,这些菌株真的有效吗?菌株种类越多效果就越好吗?

菌株特性与功效关系

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乐涛向记者介绍:”益生菌大体可分为4大类——乳杆菌、双歧杆菌、链球菌以及其他菌种。益生菌的核心功能由其菌株特性决定,不同菌株的代谢产物、作用靶点存在极大差异。即使是同属乳杆菌类别,鼠李糖乳杆菌与嗜酸乳杆菌的作用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判断一款益生菌产品是否有效,关键在于其所含菌株的具体种类,以及该菌株是否有对应的科学研究支持,而不是菌株数量越多越好。”

胡启文副教授补充道:”目前科学界对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研究相对较为深入。部分研究显示,乳杆菌中的鼠李糖乳杆菌GG株、双歧杆菌中的长双歧杆菌BB536株等,可能对预防婴幼儿食物过敏、湿疹等问题有一定辅助作用。不过,这些研究大多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临床指南推荐及专家共识。”

产品安全性与规范问题

更值得关注的是,许多所谓的”抗过敏益生菌”属于跨境电商产品。乐涛教授指出,这类产品不受我国《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限制,可能含有未经国内安全性评估的菌株,其安全性难以得到充分保障。

“根据《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目录非营养素补充剂(2023年版)》,我国目前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24种功能中,并不包含抗过敏这一功能。”乐涛教授强调,”如果有商家希望开发’抗过敏’类保健食品,需要按照规定申请新功能,提供可靠的科学研究结果、动物实验数据及人体临床试验证据,获得批准后方可宣称具有该功能。很显然,目前大多数益生菌产品生产商还不具备上述资质。”

盲目服用存在健康风险

对不少过敏人群而言,”抗过敏益生菌”的吸引力在于其”天然无副作用”、”能从根源改善体质”的宣传,部分中重度过敏患者甚至因此停用抗过敏药物,转而依赖益生菌产品。然而,相关专家强调,这种做法存在不小的健康风险。

不能替代规范药物治疗

胡启文副教授明确表示:”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益生菌能够替代抗过敏药物治疗。过敏发作时,尤其是中重度过敏情况,需要及时使用抗组胺药、鼻用糖皮质激素等规范药物控制症状,避免炎症扩散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

如果此时停用药物、仅服用益生菌,可能导致过敏症状持续加重,甚至延误最佳治疗时机。”益生菌最多只能作为药物治疗之外的辅助手段。比如在过敏缓解期,通过服用益生菌改善肠道菌群平衡、辅助调节免疫状态,但不能将其替代核心治疗手段。”胡启文副教授补充道。

科学选购益生菌产品建议

乐涛教授建议,消费者如果确实需要选购益生菌产品,首先应明确产品属性。相关产品若为保健食品,需查看是否有”蓝帽子”标志及国家批准文号,同时核对批准的保健功能是否与宣传内容一致。

其次,面对复杂的菌株介绍,消费者不应盲目追求”多菌株”或”进口菌株”,而应关注该菌株是否有公开的、由第三方机构开展的人体临床研究报告,例如是否有研究证明该菌株对特定过敏症状(如过敏性鼻炎)有辅助缓解作用、研究样本量是否足够、研究结果是否发表在权威学术期刊上。对于跨境电商产品,消费者还需确认产品来源是否清晰、是否有中文标签及进口检验检疫证明,避免购买”三无产品”。

国产CGM监测与慢病数字化管理革新:三诺生物重塑糖尿病管理新路径

联合国糖尿病日:三诺生物展示全球健康管理新布局 ...
info@yuancu.net

从增高到强体,青少年体质怎样稳步增强

青少年健康:从身高增长到体魄强健的全面升级 若将 ...
info@yuancu.net

发表评论